許多研究發現瞭青春期存在“初二現象”。初二年級具有階段的獨特性,這一時期的學生正處於人生的第二次生長發育高峰時期,身心經歷著急劇的變化,更容易受到外界影響,情緒更敏感和激動,表現兩極分化情況更明顯。從初二(八年級)學生作為青春期階段的“橫切面”,能一探我國青春期孩子的傢庭教育狀況。
青春期階段孩子的變化,使得孩子似乎想要擺脫傢庭的牽制,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那麼,青春期孩子對傢庭真的不重視瞭嗎?青春期孩子的傢長還需要重視傢庭教育中嗎?青春期的傢長在傢庭教育中需要註意什麼呢?在《全國傢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中,通過大數據來分析處於青春期階段的初二學生傢庭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果發現:
青春期階段的孩子看重傢庭的價值和作用,對父母持積極、正面的看法和態度。八年級學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中排名首位的是“有溫暖的傢”(49.4%),比四年級學生選擇“有溫暖的傢”的比例高10.1個百分點;同時八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排名第一的是“父母”,比四年級學生選擇“父母”作為最崇敬榜樣的比例高3.3%。
青春期階段的傢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影響。例如,傢長在八年級學生面前表現的不良行為越少,他們越傾向於將父母選為最崇敬的榜樣。報告傢長不良行為很少的學生,選擇父母作為最崇敬榜樣的人數比例,比報告傢長不良行為很多的高26.5個百分點(32.8%vs6.3%),但在四年級的學生身上並未發現這一關聯結果。
在孩子青春期階段,傢長更需要做好自己。與四年級相比,報告曾經看到傢長“說臟話、粗話”的八年級學生人數比例高15.8個百分點,報告傢長曾經“答應過孩子的事情做不到”的八年級學生人數比例高21.5個百分點,說明青春期的孩子更能註意到傢長身上的缺點和不足。
青春期學生和傢長的觀念存在錯位,遺憾的是,很多傢長並沒有真正讀懂孩子的需求。八年級學生認為傢長對自己最關註的方面是學習情況(79.9%),而八年級學生最希望傢長關註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60.3%)。
青春期學生更希望傢長關註自己的內心,傢長應該更重視親子溝通。但現實卻相反,相比於四年級,八年級傢長幾乎每天花時間和孩子談心的比例下降瞭14.5%。
進入青春期,孩子面臨更多的挑戰和問題,仍然需要傢長的支持、陪伴和指導。此時孩子正經歷著身心的劇變,這是傢庭教育正處於問題集中爆發,但又容易被忽視的階段,以至於很多傢長覺得孩子“很不好管”“遇到問題卻力不從心”“學校教育影響更大,傢庭教育影響微乎其微”。
本次調查的結果給青春期的傢長敲瞭一記警鐘——青春期孩子的傢庭教育很重要,傢長需要轉變教育角色、調整教養方式,而不是簡單地把孩子的教育責任交給學校和老師、減少對孩子教育的投入程度。
青春期孩子的傢長尤其需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示范,保持言行一致,不僅給孩子提要求,也要對自己提要求。專制、獨裁、雙重標準隻會激發孩子產生逆反的情緒,拉開孩子與傢長的距離。傢長需要給予孩子信任和理解,透過孩子的言行看到其內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及時給予孩子需要的幫助和指導。
2022年01月02日 09时56分21秒